2015年3月19日,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项目在新平县正式启动实施,项目周期为3年,投入扶持资金共70万元(其中:国家人口福利基金会帮扶35万元,县财政35万元),基金救助涉及11个乡镇(街道)的70个贫困母亲家庭,每位贫困母亲家庭救助1万元,用于发展种、养殖,惠及家庭人数292人。
一、基本情况
新平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哀牢山脉中段东麓, 国土面积4266平方公里,辖6乡4镇2街道,户籍人口27.5万人,距省会昆明180公里,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红塔区90公里,居住着彝、傣、哈尼、拉祜等15个少数民族,是全省5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山区于一体。截止2016年末,全县有计生协会组织141个,其中:县计生协会1个,乡级计生协会12个,村级计生协会123个,企业计生协会4个,流动人口计生协会1个,会员人数27186人,占总人口数的9.92%。新平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村种植养殖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尤其是农村贫困母亲,家庭收入远远低于当地贫困线标准。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项目在新平县实施2年多来,通过帮扶贫困母亲发展经济项目及健康扶贫,极大地改善贫困母亲家庭经济状况及健康水平。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项目实施以来,县项目领导小组组织农业局、畜牧局及烟草公司技术人员,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或到现场指导共计28期,及时解决种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为受助户母亲提供产品供销信息,保证产品能顺利销售。组织乡镇医疗机构为贫困母亲健康体检4次,开展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及生殖健康知识讲座32次。
(二)管理到位,力求实效
项目实施之后,组织相关人员每半年对所有项目对象进行一次调查评估,开展专项督导,及时掌握项目的开展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对经营不善的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及时挽回损失,尽量达到扶持一位,脱贫一户。有效解决了贫困母亲“有本事,没本钱,致富难”的问题,帮扶项目预计让受助贫困母亲家庭的经济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三)生育关怀,创建幸福
一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生育关怀项目工作的深入开展。项目的实施,为基层计生协会提供了一个平台,以幸福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生育关怀服务,为计生贫困家庭办实事,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使她们在政治上感到光荣,经济上得到实惠,增强了计生协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促进了计生协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二是促进了生育观念的转变和健康状况的改善。幸福工程实施以来,各级计生协大力宣传计生政策法规、艾滋病防治、生殖道感染、慢性病防治、优生优育等婚育新风及健康知识的传播,积极为贫困母亲进行健康体检、开展生殖健康知识讲座。群众的生育观念有了明显转变,有效地提升了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因病致贫的母亲得到了及时救治。三是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文明建设。幸福工程以救助贫困母亲为对象,救助一位贫困母亲,不仅改变了贫困母亲本人的命运,也支撑了一个家庭,促进了社会和谐文明及家庭幸福。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影响。充分利用节假日、纪念日、会员日等广泛开展慰问走访、知识讲座、宣传咨询等服务活动,通过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幸福工程宣传力度,把幸福工程的宣传不断引向深入;通过挖掘幸福母亲典型案例,展示其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项目工作取得成效的体会
一是政府支持,领导重视是项目工作取得成效的保障。我县的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项目工作之所以取得了如此成绩,最关键的是得益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县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农业局、畜牧局及烟草公司对项目工作技术培训指导,确保了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政府主导,把项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是开展项目工作的前提,幸福工程项目和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力求帮扶一户,脱贫一户。各项目点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切合实际的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项目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项目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措施和运行框架,做到了有的放矢。按阶段要求和年度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了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确保了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科学发展,找准有发展前景的帮扶项目是搞好工作的基础。结合本地方自然条件、气候特点,找准帮扶项目,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将项目工作与科技扶贫、信息扶贫及健康扶贫相结合,在各个阶段找准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加快了项目工作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