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弥勒市卫计系统按照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要求,以政策宣传为导向,以项目服务为载体,以家庭医生服务为目标,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医院建设有声有色稳步推进。
抓舆论宣传,营造民族团结氛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民族宗教政策,宣传贯彻民族政策;利用人口文化大院和计生协会会员之家举办知识讲座,向广大计生群众传授民族平等政策法规知识;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优势,组织会员和医务人员开展送政策、送知识、送健康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农场、进工地、进军营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民族团结和健康知识。
抓载体建设,营造和谐医患环境。利用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平台,宣传健康保健及计生政策知识;利用宣传栏、公益性广告牌、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刊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等,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爱国主义、反分裂和脱贫攻坚等政策知识教育;利用电子显示屏用双语不定期循环滚动播放民族宗教政策和便民、惠民措施等,在医院走廊、文化墙中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内容;在医院门诊大厅、科室分别设立汉彝哈尼三语导医台、张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医疗保健服务流程,并把少数民族医护人员安排在关键岗位,方便少数民族就诊就医。
抓项目落实,呵护人民群众健康。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组织实施免费婚前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围产保健服务、“两癌”筛查、智力听力视力疾病筛查、免费健康体检、义诊等活动,为全市广大群众提供健康保健、优生优育指导,对高危孕产妇实行跟踪监测,开通高危孕产妇和儿童救治绿色通道,建立高危孕产妇救助机制,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抓签约管理,打通家医诊疗通道。基层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把工作重点放在为签约群众提供随访、就诊、就医、转诊等系列服务工作上,帮助患病群众制定诊疗方案,引导患病群众实施分级诊疗,严格执行好“先诊疗、后付费”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医疗服务制度,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群众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中真正得到实惠,确保群众少生病、不得病,提高签约群众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