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家住昭通市水富县田坝社区的李晓红(化名)与来自盐津县滩头乡的陶某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在经过一年多的交往后,于2004年12月喜结连理。说起他们的爱情,晓红说他们的相爱没有浪漫的情节,也没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有的只是平淡的牵手和相守。
婚后第二年,晓红怀孕了。夫妻俩来不及欣喜,就被确诊为宫外孕,第一次怀孩子就让晓红付出了切除左半边输卵管的代价。虽然心痛万分,但年轻的他们仍相互安慰,满怀信心期待幸福的再次降临。几年过去了,李晓红也没怀孕,他们来到当地比较有名气的医院问医,花去医药费1万多元不见效。为了要个孩子,他们四处求医问药,只要听说哪个医生、哪种药方好就去寻求,钱花了不少,药吃了无数,却一直未见疗效,饱尝了辛酸和无奈。
李晓红(前排中间)向县计生协杨副会长咨询做试管婴儿相关问题
屋漏偏遇连夜雨。他们再次来到医院经过检查,李晓红被确诊右输卵管堵塞,再次做了输卵管切除手术。钱花了,双侧输卵管切除了,要自然怀上孩子是不可能的。李晓红的心从头凉到脚,人一下子老了几岁,一个月瘦了十几斤。丈夫陶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并不断安慰妻子,“天无绝人之路”,养好身体我们再去做试管婴儿。双方老人,亲朋好友也劝慰去做试管婴儿试试。2010年,夫妻俩来到医院做试管婴儿手术两次仍未成功,前后花费7万多元。这对本不算富裕的人家来说真是雪上加霜!
虽然丈夫经常安慰妻子李晓红,但李晓红深知丈夫内心对孩子的喜欢和渴望,可子梦难圆,内疚、心酸、困惑、无奈交织,令她无法释怀。晓红曾主动向丈夫提出离婚,要他重新找一个来生养。患难见真情,丈夫“有就生,没有就这样过也挺好”的回答令她痛并快乐着。因为四处求医,他们的收入大都用来医病,居住的房子是老人给的,生活最窘迫时仅靠办准生证时退还所交纳的500元保证金来度日。尽管历经无数次的求医问药无效,但夫妻齐心,从未放弃。
晓红说,她要感谢双方老人的理解和宽容。这些年来,夫妻二人默默承受的求子之痛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从没有一句指责和催促。憨厚、慈爱、善良的老人们四处打听,多次欲为他们抱养子女,每次都被他们果断拒绝。这在有着浓厚养儿防老生育观念的小城来讲,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和谐。
转眼到了晓红婚后的第11个年头2015年了。正当晓红一家一筹莫展,想放弃生育时,听闻水富县计生协会正在开展“生育关怀—幸福家庭”项目,于是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计生协会诉说求子经历,寻求帮助。
接待晓红的是水富县计生协会负责人。她被晓红多年来的求子艰辛深深感动了,立即把这个情况给省计生协易副会长和市计生协会领导汇报,得到省市计生协大力支持和帮助。在经过申报审核后,李晓红被列为生育关怀不孕不育援助对象,免费为她做试管婴儿手术。此行,机缘巧合注定了晓红的求子之路开花结果。
在水富县计生协会的多次协调和帮助下,晓红于2015年6-8月到云南不孕不育专科医院顺利接受了试管婴儿手术,并一次成功。遵照医嘱,晓红手术成功后就回家养胎,坚持2个月每天打针,肌肉被打穿致药水倒流,走不动路就请医生到家里来打,术前术后累计承受100多针,疼痛不言而喻,可晓红没有丝毫怨言,腹中胎儿安好就是对她所承受疼痛的最大慰藉。此次手术,经省计生协会协调免费3万元,晓红负责吃住只花去1万多元。
计生协人员祝贺李晓红喜得一子
2016年7月7日上午9点40分,晓红在医院剖腹产下一个5斤多的儿子,全家人欣喜若狂。这一年,晓红34岁,丈夫37岁,求子历时12年。
看着小家伙长得肉嘟嘟的可爱极了。在旁的晓红妈妈说:“为了这个孩子,四处求医花了好多钱。全靠你们关心和帮助,才有这个孩子,真的很感谢”。一直沉默寡言的晓红婆婆接着说:“就是。之前想起都认命了,如果不能生捡养一个都行,现在这样就更好了”。俩老人言语间无不透露出抱上孙子的知足和幸福。晓红告诉笔者:现在尽管丈夫上班很忙很累,但每天下班回来就抱着孩子爱不释手。感谢计生协会的关爱,让她圆了做母亲的梦。这些年来所承受的痛不算什么,以后的养育将更难,她已做好准备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晓红是不幸的,12年的求子路让她身心倍受折磨。可晓红又是幸运的,历经风雨见彩虹,她在爱情、亲情的陪伴下守候了春天。
2011年5月以来,县计生协联合计生、卫生等部门开展“生育关怀-幸福家庭”公益项目活动,为不孕不育夫妻发放150份爱心援助卡,2次邀请专家来水富为100余名对象进行不孕不育诊疗知识讲座,对57对夫妇进行一对一咨询问诊,对B超、血常规、男性科常规和妇科常规等检查项目实行免费义诊,专家针对筛查情况对患者提出了治疗意见和建议。对贫困的不孕家庭进行免费援助治疗和发放救助金治疗。几年来共审核上报了16户拟援助的贫困家庭,先后有14户被确定为享受全额免费援助治疗的对象,目前已帮助5户援助对象圆了求子梦,为患者减免治疗费用达20 余万元。
截至2016年7月底,全县还有不孕不育对象97对,生育关怀工作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