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7日,彝良县相继发生5.7级、5.6级地震和多次余震,由于距震中较近,盐津县震感强烈,地震造成盐津县多个乡镇人员、家庭财产、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工矿企业等不同程度受灾。
此次全县受灾的51个村(居)民委员会679个村(居)民小组大部分地处高寒山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交通不便,抢险救灾工作极其艰难。同时,由于盐津地处高山峡谷,地震、崩塌、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高发,今年以来已发生有感地震6次、较大洪涝灾害3次(包括1次特大洪涝灾害),受灾面广、受灾程度深、受灾损失严重,特别是今年7月至9月,县城因岩石崩塌造成了4人死亡、3人受伤,防灾、抗灾形势十分严峻;加之盐津民房、基础设施抗震等级较低,震中离县城、集镇越来越近,本次地震又加深了地址灾害点的危害程度,灾害隐患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任务极为繁重。
地震发生后,在县人口计生局领导和县计生协会叶帮昭会长的统一部署和带领下,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将抗震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在思想上与县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怀着对受灾群众深厚的情义,周密部署,有序、有力、有效地加入抗震救灾工作,从而使我们正在开展的“学党章、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具有了现实意义和具体的标准。也使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在这项重大的救灾行动中经受了考验。
一、认识到位,部署周密
“9.07地震”后,全县不同程度的受灾,几个乡镇计生协会会员之家、会员活动室也受损,县计生协领导层高度重视,迅速采取了一系列部署。协会秘书长李朝兵主持计生协会抗震救灾办公会,局党组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多次召开党组会议,使全体职工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中,使县计生协的抗震救灾工作落到了实处。主要有以下三项措施:
一是迅速成立盐津县计生协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由叶帮昭会长任组长、李朝兵秘书长任副组长,各乡镇计生协会会长任成员,积极发动乡、村、组计生协会员、会员联系户协助乡、村、组做好救灾工作,计生协会员当好救灾骨干。
二是召开抗震救灾临战动员会。9月8日,盐津县计生协召开全体党员和职工参加的“学党章,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动员大会。会上,对全体党员和职工提出了四条要求,即:
(一)全体党员、职工要坚决和县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把抗震救灾作为一次重大的政治考验,作为“学党章,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具体行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力以赴地投入其中。
(二)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带好团队,团结协作,不扯皮、不推诿、不应付,齐心协力,高质、高效、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三)要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各项工作之间要讲究科学,注意轻重缓急,以实际行动抗震救灾。
三是认真核实购买家庭意外伤害保险的计生户情况,凡遇难、受伤、因灾致病等情况,一一清理造册,报保险公司理赔。凡独生子女遇难或终生残疾不能成长为劳动力者,有意再生一孩的要尽力帮助他们。
二、加强指导,措施有力
(一)建立信息收集和信息日报制度,畅通信息渠道。9月7日发生地震当天,县计生协就设立了抗震救灾值班室,第一时间里与灾区协会取得了联系。我们全面建立了抗震救灾信息收集和信息日报制度,并坚持每天向盐津县委、政府报告。
(二)把握关键,处置及时。县、乡、村级协会密切配合,全力以赴抢险救灾。
(三)注重预防、全力减灾。9月8日,领导组要求各全力做好防灾救灾准备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及重点地质灾害点的排查和灾情预防,严防次生灾害造成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全力防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