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太平办事处水平社区受助计生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调研
昭阳区计划生育协会
(2012年9月30日)
为有效实施我区2012年度 “生育关怀”基金项目,2012年年初,区政府副调研员、区计生协会会长郭映辉带领区计生协会相关人员多次深入到太平办事处水平社区就“生育关怀”基金项目---大棚蔬果种植的发展及前景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 “生育关怀”项目简介及发展情况
“生育关怀”项目是昭通市人民政府自2010年起每年拨给10万元专项资金成立“昭通市生育关怀”基金,通过开展符合实际、计划生育家庭愿意接受的“生育关怀”项目,努力为有致富能力、有致富愿望的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创造条件,加快计划生育群众实现少生快富的步伐,促使生育观念的切实转变,引导人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构建和谐的计生环境。昭阳区计生协会为有效实施好“生育关怀”项目,积极进行摸底调查,选择了太平办事处水平社区8组有致富愿望,有致富能力的4户计生贫困家庭进行大棚蔬果种植,每户拨给1万元作为滚动资金帮助发展家庭经济,让他们带动更多的计生贫困家庭通过项目动作早日脱贫致富。
项目实施尽半年,4户计生贫困家庭通过辛勤耕耘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如贫困家庭周仕琼家,有大棚半亩,搭建大棚、育苗、施肥等成本用了9000元,今年5月收成蔬菜瓜果一季,总收入6000元,年底又可产第二季蔬菜瓜果,年底纯收入可望达到3000元左右。
二、发展优势
1、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太平街道办事处位于水平社区昭阳区北部新区,与省道和通乡主路紧紧相连,交通便利,可谓“四通八达”,境内地处温带,为北纬高原大陆季风气候,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凉爽,干湿两季分明,无霜期220天,年均气温11.6度。地理环境优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无霜期长,对蔬菜、瓜果生长非常适应,具有发展设施农业的特殊优势。
2、有坚强的保障措施。成立了由办事处有关领导组成的大棚蔬菜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实行整个产业发展的有序推进。目前有一支3—5人组成的蔬菜生产专业人员技术服务小组,负责大棚设计和蔬菜生产的全程技术服务。还成立了以“蔬菜研究协会”为主的大棚生产科技组织,负责大棚蔬菜的科技推广工作。
3、有成熟的种植技术。凤凰办事处历年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当地的农民大多是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近几年,在发展传统蔬菜的基础上,还大面积种植了反季节蔬菜,出产的蔬菜以其色美、鲜嫩、质优、产量高、品种多等特点闻名于昭阳区。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水平社区8组自2009年以来新建高标准温室蔬菜瓜果大棚示范小区,新建高标准温室大棚300栋,占地200亩。
4、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我区市场需求来看存在一定比例的蔬菜缺口,需外调一定比例的蔬菜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一些早春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大部分需从外地调入。从国际市场需求来看,世界年人均蔬菜占有量102公斤,日消费量为0.28公斤,远未达到世界营养学会推荐的日人均0.35─0.50公斤的水平。特别是目前人们消费理念大多遵循从温饱型─营养型─保健型─环保型的发展规律,正形成一股“绿色消费”的热潮。由于水平社区地处昭阳区北部,距昭阳区7公里,蔬菜瓜果销售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特色的大棚西瓜,瓜甜味美,现已在昭通市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供不应求,急需生产大量“反季节”蔬菜才能满足淡季居民消费需要,新建的300栋蔬菜瓜果大棚预计年产蔬菜250万公斤,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所以市场前景广阔。
5、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种植蔬菜与稻谷比,有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两者的成本核算来看,稻谷每亩的生产成本400元,露地蔬菜800元;每亩稻谷净收入250元,蔬菜2200元;与传统种植蔬菜相比,大棚种植收益是传统种植方式的6-7倍,如果反季节种植,则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种植蔬菜的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三、有一定的发展基础
1、蔬菜面积不断扩大,特色生产基地初步形成。2000年初,人们开始逐步转变思想观念,不再以单纯的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种植农作物,农户开始从事大棚种植生产,截止到目前,水平社区大棚种植户达80户,种植面积达300亩。
2、社会效益显著。建设1栋面积280平方米的高标准温室大棚,年产蔬菜1万公斤,按每公斤平均2元计算,年产值为2万元,去除成本年纯收入可达1.25万元。照这样计算,今年种植大棚蔬菜纯收入可达446万元。通过蔬菜大棚建设,可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城郊型和城镇园区特色农业的又快又好发展,为指导和引导办事处乃至全区设施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3、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当前,蔬菜设施栽培、无公害病虫防治、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无公害蔬菜基地逐步发展壮大,不仅提高了蔬菜产品的档次,而且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营销体系建设加快。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销售渠道不断拓展,以零售市场、产地批发市场、集散点为一体的蔬菜市场网络逐步形成。
四、存在问题.
大棚蔬果发展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发展优势,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其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主要有:
1、生产成本高,扩大种植规模受到制约
依照目前的市场成本,占地近1亩地的大棚蔬果生产,除去劳动力因素,其具体投资情况如下:
建设大棚蔬果投资一览表 (单位:公斤、包、条、块、度、元)
名称 |
单价 |
用量 |
金额 |
备注 |
塑料膜 |
15 |
70 |
1050 |
|
化肥 |
100 |
5 |
500 |
|
农药 |
|
|
300 |
|
种子 |
|
|
300 |
|
椽 |
|
|
200 |
|
草苫 |
15 |
60 |
900 |
|
钢筋、立杆 |
|
|
1500 |
|
绳子 |
10 |
120 |
1200 |
|
顶杆 |
|
|
1500 |
|
电费 |
0.5 |
400 |
200 |
|
合计 |
|
|
7550 |
|
根据市场成本的核算结果表明,建设占地1亩的大棚需一次性7000-8000元,且大棚的一些设施在维持2-3年之后,维修、更新存在一定的费用,这一生产成本对水平社区的普通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字,即使有经济承受能力的家庭,受小农意识的影响,要其扩大生产规模,心里难免不舍。近年来,水平社区8组蔬菜生产基地吸呐农户渐多,种植面积渐广,但相对于所拥有的良好发展条件来讲,仍远远不够。蔬菜基地扩大种植因生产成本高而受到较大制约。
2、产品品种单一,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
水平社区8组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瓜果种植以辣椒、黄瓜、西红柿、西瓜为主,品种较少,虽然有特色,缺乏品牌,市场竞争力低。
3、销售渠道不广,市场占有率低
辖区蔬菜瓜果大棚主要以个体为主、规模小、销售渠道窄、市场占有率低。据了解,蔬菜瓜果产品主要供应对象为农贸市场及餐饮酒店。
五、几点建设
1、筹资金,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政府部门应采取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和向下给予适当补贴相结合的引导模式,提高农民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二是采取对内鼓励投入和对外招商引资相结合的资金筹措模式,着力解决资金难题;三是信贷部门要加大对农户的扶持,比如增加小额贷款额度;四是推广股份制,鼓励农民2-3户进行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2、引技术,加足发展马力
一是政府部门要引导 、建立、完善种植大棚蔬菜瓜果的各项服务措施,充分发挥太平办事处农科站的作用,加强对菜农的技术培训,着力抓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二是进一步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可适当引进几名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三是加大蔬菜种植技术,特别是设施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力度。
3、创品牌,增添发展后劲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良好基础,高起点、高投入、全力打造水平社区8组无公害蔬菜品牌,提高知名度,增添发展后劲。一是要改良旧品种,创造新品种,建议适当种植山野菜;二是要提高秋口蔬菜专业合作社运作效率,坚持“公司+农户”的动作模式;三是要尽快筹划,倾力打造水平社区瓜果蔬菜品牌。在蔬菜产品的上市时期,最好能做到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4、抢市场,拓宽发展道路
抢占昭阳区蔬菜市场,拓宽发展道路是太平蔬菜生产基地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一是利用价格优势挤占市场空间。适当降低蔬菜价格,挤占市场空间;二是迅速抢占超市卖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在满足本市场需要的同时,要将优质蔬菜瓜果向游客推介,逐渐渗透、进入外地蔬菜市场。
为了使“生育关怀”项目基金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被救助的贫困计生家庭及更多的家庭通过辛勤劳动发展蔬菜种植,脱贫致富走上小康。各级计生协应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发展模式,扶持有能力承担,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解决自身及家庭的温饱问题。实行企业+农户、大户带小户、合作社+农户等救助方式,创新多方参与共赢、以项目养项目的良性发展态势,确保“生育关怀”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