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计生协: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协会易会安副会长的讲话精神,现将易会安副会长在中国计生协召开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座谈会上的发言讲话转发给你们,请各县计生协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共同做好新时期全州计生协工作。
附:易会安副会长发言讲话
怒江州计划生育协会
2013年4月7日
附件:易会安副会长发言讲话
紧扣职能定位 发挥组织优势
努力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更加有为
云南省计划生育协会
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中国计生协召开“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主题座谈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学习王刚会长11月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的体会和云南省人口发展形势及计生协工作发展现状,作如下汇报。
一、全省计生协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的领导下,在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全省各级计生协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口计生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计生协会联系面广,活动面宽,会员植根于群众之中的优势和作用,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一是各级计生协机关“入序参公、三定”工作正在逐步落实,昆明市等3个州市率先落实了市级协会“入序、参公、三定”工作。二是建立了云南省“生育关怀”、“幸福工程”帮扶救助项目专项资金。在中国计生协、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支持和帮助下,现已筹集项目滚动发展资金200余万元。三是生育关怀、预防艾滋病、幸福家庭创建活动等项目工作稳步推进,提升了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服务能力。四是扎实推动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截止目前,全省投保总额达3042万元,惠及农业人口家庭87万户,承保人数271.71万人,为10676人赔付了1771.88 万元的理赔保险金。五是基层群众自治村(居)示范活动深入开展。截至2011年,全省有120个示范村(居),先后获国家级授牌;有267个示范村(居)获省级授牌;六是基层协会组织建设有新突破,全省已建立协会组织16594个,其中企业计生协会和流动人口协会1173个。
各级计生协会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中心,始终坚持服务计划生育群众,通过开展生育关怀、帮扶项目、生殖健康和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等活动,工作领域不断延伸,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充分展示了协会组织的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下步工作思考和谋划
2013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协会工作全局,贯彻落实王刚会长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计生协工作部署,围绕全省人口计生工作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中心,突出协会职能定位,着力加强基层协会组织建设,推进生育关怀、群众自治、宣传服务、项目运作等工作机制创新发展,不断提升计生协工作的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推进计生协工作实现新的发展。着力在以下八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着眼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提高计生协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独特作用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报告还指出,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把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社会结构发生全方位的深刻变化,社会流动性、开放性大为增强,人们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多元多样多变,流动人口、老龄人口和特殊人群不断扩大,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极为繁重和艰巨。面对新的社会管理问题,党政无法包揽社会管理的全部事务和工作,还必须动员各类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参与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的共同治理。人口计生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生协会是党领导下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自觉参与计划生育的群团组织,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人口计生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各级计生协会要充分认识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围绕人口计生工作大局,发挥计生协会组织植根于群众的优势,关心群众疾苦,反映合理诉求,积极谏言献策,监督政策落实,进一步密切同群众的联系,成为群众可以信赖的意见表达渠道和利益代表。要帮助政府及时准确地了解社情民意,在不断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以及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效缓解社会矛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当好党和政府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参谋助手,努力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发挥计生协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二)着眼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进群众自治工作机制建设
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省人口计生工作总体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新阶段。自2004年至今连续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7‰以内,有效缓解了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但是,我们同样面临农村生产力还不发达、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群众生育意愿尚未根本转变、政策与群众的权益不对等、基层基础工作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缺乏有效手段等困难和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人口计生工作的基本任务,服务群众、维护合法权益是计生协的重要使命。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依法规范群众自治制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通过加强村(居)人口和计划生育组织网络建设、完善落实村规民约、广泛开展示范村(居)创建活动等,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积极组织引导基层育龄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不断增强自觉、自主、自愿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主人翁意识,促进群众生育观念实现根本转变,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持续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稳定。
(三)着眼于以人为本,促进计划生育群众家庭幸福
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细胞。在创新社会管理和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家庭发展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计生协是计划生育群众自己的组织,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把服务计划生育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群众在生产、生育、生活、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帮助计划生育群众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和谐幸福,为他们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树立新型婚育观念提供全方位服务。各级协会要积极挖掘和整合社会资源,聚焦生育行为,以建设“少生优生、文明富裕、健康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家庭为目标,以救助独生子女伤亡家庭、帮助计划生育家庭少生快富为目的,想群众之所思、帮群众之所需、急群众之所难,在帮扶项目、公共卫生、农牧水、社会福利等领域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倾斜,从而不断增强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使计划生育家庭感到政治上有地位,精神上受抚慰,经济上得实惠,发展上有帮扶,更加自觉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四)着眼于新型人口文化发展,创新宣传教育内容和载体
新型人口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中心任务。做好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利用农村人口文化大院、“会员之家”、计划生育服务站所等宣传阵地,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继续倡导“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为核心的新型人口文化。二是创新宣传教育载体,利用协会业余文艺队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说群众能理解的话,讲群众能接受的理,使宣传教育入户入心入脑。三是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介,宣传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四是利用理事学习制度、会员小组活动等载体,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管理层队伍整体素质和老百姓层面的自尊、自爱、自重意识,从而帮助群众破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陈规陋习,树立新的兼职观念和行为习惯,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根本转变。
(五)着眼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实现计划生育群众工作全覆盖
遍布于全省城乡、扎根于基层的16594个计生协基层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级计生协要找准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协助政府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一是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网络建设,以厂矿企业、农贸市场、建材市场、汽车市场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积极建立流动人口协会和企业协会,力争到2013年末全省建会覆盖率达50-70%。二是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将流动人口纳入经常性工作范畴,提供与户籍地人口同等的免费服务项目,深入基层了解流动人口育龄群众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所急所盼,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注重推动建立流动人口育龄群众和计划生育家庭利益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三是为配合实施全省主体功能区划,引导人口有序迁移流动,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非农转移,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集聚和向工业等非农产业集聚,发挥其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效应,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积极稳步推进“农转城”计生工作,确保计划生育政策过渡到位,奖励扶助政策落实到位,努力把计划生育群众工作覆盖到所有的育龄群众。
(六) 着眼于提升“三个服务” 能力,加强基层协会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是计划生育协会全部工作的基础和事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计划生育群众的重要纽带和计生协服务广大计划生育群众的依靠力量。各级计生协会积极争取人口计生部门的支持指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力抓好计生协会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和组织网络建设,努力形成覆盖广泛、机构健全、队伍优化、功能增强、活动规范的协会组织格局。今年,国家人口计生委要求各地把计生协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列出了明确的指标考核内容,并加大考核权重。各级计生协会要紧紧围绕提升基层协会服务科学发展、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服务计划生育群众“三个服务”能力,把计生协基层组织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实抓好,提升计生协组织建设水平和自身发展能力,推动计生协基层组织在工作思路、机制网络和方式方法上实现创新发展。
(七)着眼于拓展服务领域,以项目带动协会工作创新发展
以创新服务理念和规范管理为切入点,各级计生协要着眼于拓展服务领域,以项目带动协会工作创新发展。一是要借助实施“生育关怀”、“幸福工程”、“少生快富”帮扶救助项目以及预防艾滋病、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等项目,主动融入建设和谐计生、和谐社会大局,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着力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二是通过规范项目运作机制,达到整合资源、项目带动、拓展领域、丰富内容、增强能力的目标,不断提升计生协公共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八)着眼于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计生协自身建设
加强自身建设,是计生协组织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要着眼于提升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协会各项建设。工作保障上做到“三到位”。一是组织落实到位。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配齐配强计生协领导班子,加快推进县以上各级计生协会“入序”、“参公”、“三定”步伐。二是人员配备到位,解决好有人干事。三是经费投入到位。切实保障计生协活动经费并逐年增加,推动计生协列入一级财政预算管理单位。四是要切实加强计生协会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和加强计生协会队伍建设,从政治上关心计生协会干部成长进步,从业务上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从生活上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积极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计生协会人才队伍。